黄河石中的瑰宝:一块上品佳作

发表时间: 2021-01-10 20:46

家乡的黄河石文化

上午,好友从家乡寄来一组黄河石照片让我欣赏。不禁让我倍感欣喜,牛年春节临近,大概是好友送给大家一份新年贺礼。

黄河奇石·太阳石

十年前,我的朋友圈里有300余人玩黄河奇石。大家戏称石友。

我们组成了石友群,定期交换成果,定期交流心得,定期编制散文集,发展了奇石文化。

记得2010年前后,新安奇石文化发展到达顶峰。

洛阳西行四十公里有个下灯村,群众自发建成了奇石山庄,全村近千人从事奇石产业,一是围绕奇石发掘、加工、营销,一条龙服务;二是奇石发展了宾馆业、旅游业。每天都有数百游客从郑州、洛阳汇集到这个小村,小村一夜时成了新安一个新亮点。

洛阳奇石山庄

洛阳奇石山庄

再后来,新安县城开业了多家奇石展览馆,石友们把打磨好的奇石展览出来,奇石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收藏珍品,也成了政府馈赠的上品,势头曾压过“千唐拓片”和“新安澄泥砚”。

2014年前后,由新安县奇石协会会长龚德义先生发起,新安县建成了全省首家中韩奇石文化博物馆。

中韩奇石博物馆

中韩奇石博物馆

中韩奇石博物馆

中韩奇石文化博物馆位于新安县北部新310国道与连霍高速交会处,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奇石展览馆、多媒体展览馆、奇石交易中心、奇石交易服务中心、盆景园、古树园和停车场等。

洛阳古玩市场上,奇石走俏,一块好石头,价格到数十万元。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朋友圈玩黄河奇石的热度有明显下降,至今约有百余人坚持不懈玩奇石,联系多的仅有4、50人。

黄河太阳石见证黄河文明

太阳和月亮是除地球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太阳与月亮早已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而沉淀于历史与传统的骨髓之中,从而演绎出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动人的神话传说。

黄河太阳石

黄河奇石太阳石

在唐诗宋词中也留下了大量吟咏日月的篇章,《辞源》中也大量出现了丽日中天、旭日东升、风和日丽、长河落日、月朗星稀、月白风清、月落乌啼、花好月圆等美丽的词句。

在黄河奇石中有一类以日、月形象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石头倍受推崇:它外形浑圆、石质坚硬、大小适宜、色彩丰富。观赏面为在红褐色背景映衬下,呈现白色或黄色圆形晕圈。晕圈的圆度极好,酷似天上的日、月,直径在1—10cm之间,配上天然的山水、云霞纹理,恰似一幅幅“日出东海”、“长河落日”、“皓月当空”等天然图画。其中奇石背景色红,晕圈亦红者称为太阳石、背景呈现灰色或褐色,晕圈为黄色或白色者称之为月亮石。

黄河太阳石是见证了文明变迁

太阳石和月亮石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渑池、新安至孟津小浪底段以及林州市太行山系河流中(卢氏、灵宝等地所产的日、月石色灰质软列入虢州石系列),属沉积作用形成的石英砂岩。

北京大学地质系专家论证后认为,在15亿年前后的元古时期,洛阳西部山区一带处于浅海环境,大量的石英砂在此沉积。由于地壳变化,经过下沉、升温升压的成岩过程中,这些沉积的石英砂层固结形成石英砂岩。

黄河奇石太阳石原石

随着地壳继续下沉,温度压力持续升高,已固结的石英砂岩中包裹着的粘土矿物团,在后生作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局部相对还原和酸性条件下,围绕一些粘土有机质核心向四周扩散,同时使扩散晕圈内的赤铁矿发生溶解,部分铁质被淋滤带出,从而形成圆形浅色晕圈。

到了大约200万年前后的第四纪,由于洛阳西部地壳抬升,元古时代形成的石英砂岩裸露出地面,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岩石破碎,岩块沿山坡滚入黄河,经水流滚动、磨蚀、搬运、抛光,从而形成了表面呈现日、月形浅色晕圈的黄河卵石。

黄河太阳石的发现是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90年代以来,黄河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玩家”。

中国第一个黄河奇石馆当属位于甘肃兰州的白塔山奇石馆。馆长姓宋名志刚。

白塔山奇石馆

白塔山奇石馆

宋先生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黄河石,之后很快迷上了黄河石。为了圆梦,在45岁时便提前退休。十几年来,他用一辆自行车,推回了拣到的上千吨黄河石,办起了第一个“黄河奇石馆”。

1993年,宋先生的“黄河奇石馆”向中外游人开放。黄河石精品参加了“93全国名人名石展”。1995年10月,到桂林参加“第三届全国名人名石精品展”时,黄河石一举夺得头等奖。黄河石的名声大噪。

黄河缓流河段

黄河奇石发掘现场

正如龚德义先生所称:他当时迷上黄河石之后,仿佛着了魔一样,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黄河石。为了找到一块好石头,他和村里的爱好者一道,沿着黄河步行,风餐露宿,每次出发,少则十数天,多则数月。

龚先生说,黄河石热的时候,每天傍晚,尤其是节假日,黄河两岸的河滩上,到处都是弓着腰寻石的人。

突然,有的觅石者发现一块如意的石头,急忙拔挖擦洗,刮垢磨光,欣喜之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黄河奇石

黄河自青藏高原走出,穿群山,裂峡谷,纳百川,容千流,九曲百折,跌宕奔腾,以雷霆万钧之力,千秋万载之时,裹挟、搬运、冲刷、磨砺着各种岩石,将它们加工成质地坚硬,色彩斑驳,图案优美,造型奇特的卵石,沉落在水势较缓河段。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造就了无与伦比的黄河奇石,造就了一大批发现黄河石之美,赋予黄河石之新意的黄河岸边人。

回家以后,反复构思,创意定名,配上底座,便是好作品了全在自然造化。

精雕细琢让文明大放光彩

黄河从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奔腾入海,在历史岁月的冲刷下,黄河两岸的大量石块长年被冲刷洗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黄河奇石被誉为是上帝的手笔,母亲的刀工,可见它价值之高。黄河奇石的产出地不同,形态结构特征也不同。

黄河奇石

黄河奇石

关于黄河奇石的加工,目前赏石界争议多,主要的两种观点是:

一、“求原貌”的赏石观,他们认为奇石“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奇石的美,美在天然神奇,打磨石破坏了奇石的自然属性。

二、精磨后赏后说。他们认为奇石的打磨抛光是“去璞,是为美女洗去脸上的泥污,打磨出的纹理和色彩并没有改变,所不同的就是没有了污垢,少了粗糙,隐含的天然纹理更加灿烂夺目”。

一般来说,买进粗坯的石商,一般都要再支付百元左右的费用,在专门的作坊里进行精加工。细加工后的石头“面目娇好,石肤细腻”。


黄河奇石的打磨大致分四个步骤:

一是粗加工。粗加工的加工过程比较粗糙,需要的工艺和工具也比较简单,一般用吊磨机即可。根据石块的具体情况,可以把粗加工分为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两类。所谓的整体加工针对的是那些石块本身条件较差的石头。需要进行整体加工的石头一般是没有经过流水的搬运、冲刷、砰磨的棱角明显的石头或是直接从山上敲击下来的块状山石,这些石块在打磨时需要将石块的外表几乎全部磨掉,加工成制作者想要的形状。所谓的局部加工是指石块的本身条件较好,只需要在其局部地区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就可以达到作者想要的要求。比如说把一些地方粗糙的表皮磨得光滑或是把尖锐的残破的棱角磨得圆润光滑等。

黄河奇石加工

二是精加工。经过粗加工的石头上面会留下非常明显的人工雕琢加工的痕迹,精加工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磨痕去除。精加工一般要采用粒度为1200#的磨片进行打磨,在打磨的工程中还要不停地用水冲洗,以免磨下来的粉末遮住了石块的细节,造成打磨太过,从而破坏了石块的整体艺术效果。

三是抛光。经过精加工的石块的艺术形态已经基本定形,这就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增加表面的柔滑度及其光泽,使其达到像镜面一样的效果。抛光所需的工具也很简单,只需准备抛光膏配合磨软工具进行简单的机械抛光即可。

黄河奇石加工

四是喷砂。对石块进行喷砂处理是指把喷料高速喷射到石块的表面,可以让石块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还能简单的改变石形,经过喷砂处理的石块不容易遭到腐蚀,抛光后的光泽度也更加持久。那些经过局部加工处理的石块,它们表面的石肤一般不太均匀的石头,为了增加石肤的一致性需要进行喷砂处理。当然,有的经过整体加工的石头也需要进行喷砂处理,主要针对的是那些石形不好的,经过局部酸腐处理的,石质比较疏松、硬度比较差的石头。

用心欣赏黄河太阳石

黄河太阳石意境深远,寓意吉祥:有的如旭日东升,使人联想到事业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有的如日照中天,象征着事业有成、前程无量;有的如晚霞映天,令人感到夕阳的可贵与美好。月亮石图案圆如规绘、亮如银盘,若皓月当空,给人以安祥静谧之感,使人产生华夏一统,花好月圆的联想,因而倍受玩家青睐。

黄河奇石·太阳石

太阳石和月亮石观赏价值的判断基本适合风景画面石的鉴赏标准。一般来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形完整,形态准圆或椭圆,表面平滑无缺目,无凹凸感;

二是大小适宜,长宽规格20—60cm,厚度10—20cm左右,适于办公桌、客厅摆放;

三是质地细腻均匀,颜色纯正;

四是画面清晰,意境深远。太阳石晕圈要圆、要红,月亮石虽不要求晕圈准圆,但颜色要白。晕圈位置合理,以美术学中黄金分割线附近为佳,且晕圈的大小要与画面比例协调;

五是与晕圈呼应的或山或水纹理基本符合美术学或影像学构图;

六是整个画面干净,无干扰。

保护黄河太阳石就是保护文明

太阳石和月亮石是黄河奇石中的一朵奇葩。随着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建成投用及其调节水库西霞院水库的截流,沉积在黄河滩的太阳石、月亮石将难见天日。

黄河奇石·太阳石

黄河奇石·太阳石

黄河奇石·太阳石

近来人们沿黄河两岸寻找石源,在黄河岸边山崖上发现了这种特有的石英砂矿床,此后太阳石、月亮石基本上通过人工开采、切割打磨获得。然而此类资源有限,对其资源保护尚存在法律上的盲点,造成了许多石农一哄而上、滥采乱挖的局面。

这种低档次的无序性开采,对太阳石、月亮石的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后来,政府多部门开始对两岸环境综合治理,黄河奇石热开始有所降温。

真心祝愿黄河奇石所展现的文化永远留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