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牌庄园的曾路:以时间为基,再造陈年大红袍

发表时间: 2023-09-11 18:04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一千多年前,著名诗人白居易用这样一首小诗告诉世人,爱茶无需理由,品茶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也是茶圣陆羽固化“茶”字的音形义的时代,饮茶之风自唐而大盛。此后,各色茶品开始在时空变换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化烙印在时间上的印记,并远播海外、广传馥郁。

因为时间的价值,“陈年”一词也在茶业中越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是稀有的好茶,越缺陈年的塑造。大红袍,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

武夷山大红袍贵为国礼、“岩茶茶王”,因其成长的地质与气候条件苛刻而有限,又多次被历史事件打断其产业化进程,集佳品与稀品属性于一身。要发挥其价值,急需标准化、品牌化领路。

8月,陈年大红袍专家与引领者——猴牌庄园2023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中国武夷山开幕,会上带来了我国首个优质陈年大红袍企业标准。围绕标准背后的故事和陈年大红袍的内涵,松果财经与猴牌庄园总经理、品牌联合创始人曾路女士进行了深度对谈。在多重量化的严格标准之下,明珠蒙尘的陈年大红袍的真正价值,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猴牌庄园总经理、品牌联合创始人曾路。图源:猴牌庄园

陈年大红袍,时间的力量与国家的瑰宝

提及名茶,大众脑海中或许会先浮现普洱之类的品类,因其曾长期是茶业炒作的标志性品类,产量巨大而消费者众,也在茶业历史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地位。但是,同样是地理意义上的产茶名地,同样有着历史的积淀,陈年大红袍,却在市面上更加稀有,只被少数懂茶爱茶的内行人珍藏。

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原料的相对稀少。根据福建日报报道,2022年武夷山全市总共只有约15万亩茶园,武夷岩茶名岩产区面积偏小,年产量不过2万余吨。而云南日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普洱市茶园面积高达209万亩,普洱茶总产量达14.46万吨,综合产值392.46亿元,是武夷山茶叶产值的十余倍。

物以稀为贵,曾路介绍,陈年大红袍在武夷山一带具有很高的评价,广受爱茶者认可。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原产地的偏爱,让产量本就偏少的武夷岩茶,难以全力发展陈年大红袍。

陈年大红袍原本需要优中选优,经过长期的产业化历程,才能形成名茶的一系列配套。但是,因当地茶业长期以小农经济的模式存在和发展,导致现阶段往往仅有部分爱好者可以凭借敏锐的行业嗅觉和临近产地的资源优势,小批量收获好茶,对更具规模的陈年大红袍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种产业发展历程的不成熟状况,是陈年大红袍发展缓慢的第二大原因。

曾路提到,一方面,武夷岩茶自上世纪末期走进商业化道路以来,因产量稀少等众多原因,茶农往往更愿意推广种植肉桂等商业品种,追逐利润,但这导致很多优质的原生品种被“斩草除根”,濒临消失。为了加快商业化速度,还有很多历史传承的工艺被简化,影响了茶的品质,并让茶叶“匠人”越来越少。种茶、选茶、制茶的快速商业化过程,没有保留足够的精品意识。

另一方面,陈年大红袍是其数百年茶文化、茶工艺的综合成果,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其本身制备复杂,工序几乎是所有茶类中最繁琐的,不像普洱一样靠自然陈化即可获得较好的饮用感。中间的产业化缺位,导致即使近年来陈年大红袍在市场加速升温,行业也拿不出多余货量,而好原料与技法的缺失,要重拾陈年大红袍的荣光也难上加难。

在2023年猴牌庄园品牌战略发布会上,武夷山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所感官审评专家马梅荣女士就表示,在其几十年的从业生涯中,陈年大红袍的明确概念始终没有出现。

国宝级大红袍——猴牌庄园35年现场封茶仪式。图源:猴牌庄园

汉代贾谊《鵩鸟赋》有云: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扎根武夷山的陈年大红袍,正是这样经过时间和自然重重磨砺而成的天作佳品。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天的造物与人的意识,没有在陈年大红袍的精品铸造上形成共识。

所以,对陈年大红袍的重启乃至再造,也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更是为武夷岩茶、武夷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其在茶业舞台乃至世界舞台上再度闪光。

创新品牌化路径,传递陈年大红袍的长期主义

摆在曾路面前的问题已经非常明确,陈年大红袍要在时间长河中焕发新意,需要打出具有地理标志性、工艺标志性的品牌。只有真正的产品力,才能让时间的价值得到释放和认可,成为真正的世界名茶。正如前文所说,这需要针对性地解决陈年大红袍在过去的混沌状态中积累的种种问题。

对此,松果财经将其总结为产品力、规模力、品牌力三方面并行,逐步让陈年大红袍的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对外凸显。

其中最基础但也是最重磅的成果,便是优质陈年大红袍的企业标准。唯有标准先行,规模化和品牌化才有保障。而标准的制定,本质上就是对陈年大红袍生态的全面、深度解构。与大红袍工艺大师黄镇国携手,也是为了重新对陈年大红袍进行全方位的高标准塑造。在原料、工艺、焙火、配方、存储、陈化、时间、感官、味觉、品鉴等十大关键因素上,陈年大红袍开始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举例来说,在前文提到的原料层面,猴牌庄园自2003年开始收购优质的“陈年大红袍”,自12年前开始投入茶厂和茶园,在品质总监黄镇国的指导下,只产不卖,专注醇化,致力于从源头提高陈年大红袍的门槛。

陈年大红袍贮存。图源:猴牌庄园

在陈化上,明崇祯进士周亮工早年在《闽茶曲》中已有关于陈茶的描写:“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来年陈。”但是,在坊间缺乏统一生产和标准的情况下,“陈”的定义却没有被厘清。

曾路提到,作为一个偏向虚指的概念,民间对陈年的宣传显得混乱,一年、两年、三年皆有。并且民间对大红袍的储存一般遵循主人的传统认知,对温度、湿度、通风的认知较为模糊,但大红袍需要在不同时令中逐渐转化品质。这些因素导致很多消费者也不敢随意下手陈年产品。而在茶商层面,因为这种原料、陈化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的困惑与谨慎,投资陈茶变得不那么有性价比。缺乏商业的合理催化,陈年大红袍越发难以做大。

但猴牌庄园凭借对原料的深入把关,和高标准严选的底气,敢于将“十年”这个超长的周期,作为陈年大红袍的标准。曾路介绍,猴牌庄园的陈年大红袍产品体系中,十年期的原料占到55%到60%,12年到15年的原料占15%到20%,而20年乃至30年的超高品级原料,分别还占到10%和5%的比例。时间的醇化带来了优质陈年大红袍独一无二的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年大红袍领域,优质的原料与可靠的年份配比,不止提升了茶的产品力,更在规模化上帮助陈年大红袍加速形成内在的产品体系,更容易走向消费者。

正如前文所说,大红袍自身产量有限,陈年大红袍的产出更加受限,需要更多名种加入,铸造更好的口味壁垒——就像酒的调配往往会创造出适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一样。在配方上,拼配大红袍的用料更舍得下成本、配方和工艺更舍得花心思精益求精,反而会让茶的口感走向尽善尽美,并且形成难以被逾越的竞争力。就像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获奖名单上,大红袍、肉桂、老丛水仙均有茶王和金奖产品,好的拼配方能让消费者一饮其快意。

并且,正因为名种拼配的存在,设计和落地产品体系才会更不易受制于原料。猴牌庄园一边推动优质茶种群的恢复,一边建设在地的茶园、仓库等基础设施,在武夷山本土开启优质陈年大红袍的产品体系化、规模化之路。

猴牌庄园2023品牌战略发布会活动现场的圆桌沙龙。图源:猴牌庄园

时间的壁垒,品牌力的建设

最后,则是面向人群的品牌力建设。由于优质陈年大红袍从茶叶和工艺中获取的独特口感,以及产量的稀缺,其价值尚需加强传播。曾路认为,正因为这个产业曾经出现过断层,再造才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再造是从好产品出发,然后凝聚标准,建设品牌,将其推向世界。

目前,一些销售渠道与文化建设层面的重大举措已经落地。例如,在上海淮海路,猴牌庄园全球品牌旗舰店已经落地,用来为更多爱茶者打开体验空间。此外,跨界合作也已成为猴牌庄园落脚点,打破对饮茶世界观的传统理解,在更多场景和角度,释放优质陈年大红袍的价值——在米其林或黑珍珠高品级餐厅、丽思卡尔顿等奢华酒店中设置产品位,与奢侈品品牌等调性相符的跨界合作伙伴建设影响力,从高知高收入这类核心人群出发,传递陈年大红袍的长期价值。

好茶的魅力需要发散,再收束于各个精准领域,形成完整的影响力通路。曾路和猴牌庄园,正在致力于推动这项壮举成为现实,让优质陈年大红袍携全新标准、全新面貌,飞入消费者杯中,一品时间的醇厚与陈香。这个过程,也是陈年大红袍在中国茶品牌序列中大放异彩的过程。随着长期主义理念步入纵深,它将逐步在世界茶业生态中,熠熠闪光。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