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新研究揭示:日饮茶量超过4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发表时间: 2024-05-11 17:38

茶,与可可、咖啡并列为全球三大不含酒精的饮品。这一源自中国的古老饮料,长久以来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近年来随着对茶叶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关于“茶叶内含有致癌物质”、“饮茶可能致癌”的言论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这无疑给众多热爱品茶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疑虑,让他们在面对香茗时犹豫不决。

那么,饮茶真的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吗?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喝茶还是喝水,哪种更益于我们的健康呢?

每天喝茶,是“养生”还是“养癌”?

茶叶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多达450余种的有机化合物,以及10余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如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这些成分赋予了茶叶独特的健康价值。

自古以来,品茗就被视为一种养生之道,它还能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从而维护肠道的健康环境。此外,茶叶还能调节血脂代谢,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为健康长寿提供有力支持。

在《内科学年鉴》上发布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涵盖了近50万名年龄在40至69岁的参与者,揭示了茶叶消费的显著健康益处。研究指出,每日饮用2-3杯茶的人与从不饮茶的人相比,其死亡风险降低了13%。此外,茶叶消费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均呈现负相关趋势。

然而,在茶叶的“养生”功效备受推崇之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该研究发表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涉及50多万名年龄在30-79岁的中国人群。研究分析了参与者的日常茶叶消费量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包括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

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饮茶频率低于1次的人相比,每天茶叶消费量超过4克的人,其整体癌症风险增加了26%。具体而言,肺癌风险上升62%,胃癌风险上升29%。这些发现无疑引发了公众对茶叶安全性的担忧。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深入分析数据后发现,这些高频饮茶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同时也是重度吸烟和饮酒者。在排除了烟酒因素的影响后,研究发现茶叶摄入量与任何类型的癌症均无关联,表明茶叶在此前分析中被“误判”。

真正致癌的是这2种喝茶方式

虽然说茶叶并不会致癌,但是不当的喝茶方式却有患癌的风险。

1.爱喝“烫茶”

许多人热衷于品尝热茶,然而,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患癌风险却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温度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质,频繁饮用这样的热饮可能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几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食管粘膜能够承受的温度范围在40~50℃。一旦超出这个温度范围,食管粘膜就容易受到损伤,长期如此,可能会诱发食道癌。

因此,我们在喝茶时应该避免趁热饮用,而是应该让茶水先冷却至40℃左右再饮用。同样地,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也不应吃过热的食物,因为过热的食物摄入同样存在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2.爱喝“浓茶”

相较于普通茶,浓茶含有更多的茶碱和茶多酚等有益成分。然而,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胃肠道,引发胃部不适和恶心干呕等症状。

长期饮用浓茶的情况下,胃肠道会受到持续且反复的刺激,这可能增加患胃癌、肠癌等胃肠道癌症的风险。

除此之外,浓茶中的大量咖啡因和其他提神成分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这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来说尤为不利,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病情。

因此,建议避免饮用浓茶,选择淡雅的茶饮同样能品味到茶的香气,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