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从未缺席

发表时间: 2023-06-11 15:08

|王远方

近日,“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展览共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展览力求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让观众可以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品”茶香书韵,共赴一场“茶”与“书”之约。

茶之为饮,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茶文化典籍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另外一个角度,历史不只有宏大叙事,也有饮茶文化的闲情逸致,这样的历史才是饱满丰富的。或许很少有像“茶”这样的元素,它既能丰富着中国人的生活氛围,同时又建构着中国人的文化世界。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茶自从出现以来,便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茶而起的茶文化,所体现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新浆。”这种内涵在杯中茶叶翻滚、散开,茶香四溢的那一刻便油然而生。透过茶文化典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千余年来文化发展的一隅。

《茶经》三卷

中国人在“茶”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体悟,并深入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以文学为例,在文人那里,茶是一位充满着丰富意象的“知己”。“从来佳茗似佳人”,以“佳人”喻“佳茗”,苏东坡对茶的爱之深,可见一斑。而陆放翁则在茶中寄托了不少的人生感怀,“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饮茶成了打消世间纷扰的一剂良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人纳兰性德的诗句,描绘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赌书泼茶”的欢愉时光,而后的生死离别更让人怀念此前的“寻常生活”。这些由茶而生的文化意象,其实也在增强着茶文化的生命力和认同感。

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茶,它的影响又遍及海外。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的“茶”字发音由中国“茶”的方言读音转变而来。由此可见,“茶”的世界读音反映了中国茶叶相关出口贸易史,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体现中国茶文化对于世界的深远影响。放眼广宇,茶叶始终镌刻着“中国”的名牌,借助一条条“茶道”奔赴四海。“万里茶道”“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时间给予了它们内涵的广阔性,空间丈量着茶叶影响世界的进程。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古镇的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

茶叶、瓷器,这些来自于东方世界的“文化符号”,曾经帮助西方人建构关于中国的想象,由此而生的包含饮茶在内的“中国情调”曾在海外风靡一时。这其实也体现了尽管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但是茶文化却能够在不同文化间找到合适的落脚点。茶叶等中国元素,拓展了东西方交流的渠道。

2022年11月,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它涵盖了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覆盖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种类。横向的品类构成与地域分布,经过竖向的历史积淀,就像制作黑茶的渥堆发酵工艺,时间赋予了茶文化醇厚的特质。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

时至今日,茶文化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可以说,今天以茶为名的产品丰富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瓶装茶、冷泡茶、奶茶、花茶等轻量化、便捷化、融合化的衍生产品,让茶走上了一条大众化的道路。同时,在不少茶叶产区,基于茶叶种植、采摘、生产而打造的文旅融合发展,也让茶乡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这其实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启示,就是要主动求变。传统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社会发展里找到落脚点,其生命力的延长与拓展,不仅仅体现在保护与宣传上,更应当是整个发展链条的延长,这才有助于激活传统文化自身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