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匠精心雕刻数百木壶,最小的茶壶可当戒指佩戴

发表时间: 2018-03-30 10:42

利用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欣赏把玩的艺术品,这似乎是人类所特有的认知。在天津民俗艺术家魏宝全看来,自己和木头有着特殊的缘分,这种缘分跟随了他五十余年,从他的双手诞生出的木艺作品将近千余件,他最喜欢的要数自己雕刻出的形态各异的木壶。(图文/张静哲)

有生命的木材

木头,往往给人以沉稳的形象,将木材转换为建筑、乐器、生活用具,自然地力量就这样渗透到生活中。在天津匠人魏宝全的生活里,木头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父亲、祖辈都是做建筑设计,对木材也有很深的研究,”或许是家庭的影响,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魏宝全从小就对木艺感兴趣,各式木艺制品都有涉猎。

数年来,魏宝全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木壶雕刻的工艺上,从传统样式、双嘴木壶,再到形如手镯、戒指的木壶,每一次完成作品,魏宝全形容,那是他能体会到的最高兴的时刻。“木材的年龄越久,颜色越沉淀,”在魏宝全的眼中,木头像是一个人,岁月带来的厚重感和生命力常常决定着作品的价值。

创作也要“赌”运气

几十年来,魏宝全创作了多达800余件木壶作品,形状各异,无一重复。从材料上看,大多采用紫檀木和黄花梨木,无论是色泽还是造型上都极为讲究。“北京、天津一带的人喜欢把玩,木雕壶以收藏和摆设为主,”即便如此,魏宝全却坚持每一把壶都能“倒出水来”,因此,壶身的设计、重心、比例都要面面俱到。

不同于其他材料,木材和玉石相似,有时候也需要“赌运气”。魏宝全介绍,一些形状较为特殊的木壶,很有可能是由于木材的内部出现不规则空缺,所以手工匠人们也只能“将错就错”,反而创造出另一种美感。建立在自然生长基础上的创作,更像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的协作与融合,在魏宝全看来,这也是木头的吸引力之一。

匠人情怀的归属地

在海河旁的一处居室里,魏宝全将自己的作品、藏品和生活起居归属到一起。“我喜欢做木壶,也喜欢收藏木质品,”魏宝全将收来的木床、门楼等修缮翻新,赋予这些时间见证者们新的生命意义,也组成了“庆丰恒民俗博物馆”的一部分。

十年的时间,魏宝全独立设计、装修这间私人博物馆,自己的工作间却只是庭院里极为狭窄的一处房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工作室里,偶尔没有灵感了就去河边逛逛,”魏宝全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他珍惜着与木头的“缘分”。

魏宝全很少出售作品,他笑说,的确有些舍不得,“首先这块木材就要生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木壶雕刻又有十几遍的工序,有时候会觉得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为身外之物,只为心之所向,隐于市的简单和匠心,这是魏宝全理解的匠人精神,这种感受也正像他所爱着的木头一样,宁静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