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的再次探访

发表时间: 2023-03-13 16:38

再访太湖石

李小杏

我县有太湖石三座,一座在县城南门外西偏郭氏“可游园”,《高邑县志》有载。一座在县文庙后边,有邑人赵㟨(quan二声)“先师殿阴太湖石”诗词为证,(《高邑诗词选》陈金锁编著)。另一座在赵南星“芳茹园”。落座时间大抵是明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可悲的是400年后可游园太湖石被破碎遗弃,现存两座,安置在南星祠堂公园。

( 赵南星祠堂游园)

太湖石是身份的象征,是权贵财富的象征,是历代设计建造宫苑和王府的首选,为皇家园林的绝佳饰品。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治国昏聩无能,腐朽糜烂,不计国力,对太湖石情有独钟,为建造宫殿园林,运石造船,千人背纤,遇桥拆桥,逢阻破戡,史有宋徽宗“花石纲”不光彩的记载。至于我县这三座太湖石是不是花石纲遗物,就不得而知了。

( 赵南星祠堂游园的太湖石)

在高邑历史上,能把太湖石运到高邑的,惟明朝曾为南京刑部主事、官至大理寺丞的郭实有这个实力。一是他在太湖石产地任职,有机会触碰太湖石或接触运石官吏。二是时年“东林党”祸起,受之株连,在家赋闲。同期为文昌阁作序、为其祖郭淳立“萃完坊”牌坊,为明伦堂立石,成就多多。另县志及郭氏族谱(郭景山著)有载:“可游园是郭霆所筑,有太湖石一座,高数丈……,赵南星题名,梁众甫书丹……。”清人郭辂说是郭实所筑……。我认为无所谓谁筑,霆、实是堂兄弟,共筑也是可能的。

如此看来,三座太湖石,可游园一座,文庙后一座,南星芳茹园(郭实与赵南星是儿女亲家)一座就顺理成章了,史料与传说相互印证。斯石天然雕饰,极其有限,弥足珍贵。

赵南星祠堂游园西南角矗立的太湖石


为挖掘南关可游园太湖石下落,我查史料,问询知情者。年近八旬的振恒兄说,他儿时上学曾在郭家旧宅攀爬过太湖石,有丈许。资深长者王振元说,九零年前后郭大全家翻盖房子挖出太湖石,有两米不少,当时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给砸了。现在想起来怪可惜的,因为住的近,是我亲眼所见。看来县志所载“高数丈……”是笔误。

太湖石

文庙后边太湖石,明末御史赵㟨“先师殿阴太湖石”诗曰:

片石何来此,几升夫子堂。

风湍曾战胜,雕琢失工良。

未足生云雨,犹能立雪霜。

每来拜庙下,瞻仰意难忘。

诗中的先师殿即文庙,是县域的最高学府,殿阴即文庙后边。我们不得不赞成先贤的智慧,一块奇石的点缀把明伦堂和先师殿融为一体。

赵南星祠堂游园西北矗立的太湖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部队退伍回来时间不长,承揽了政府新建办公楼水暖工程,往锅炉房搬运安装锅炉,启发了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玉志把太湖石移到政府楼前的想法,我们一起去勘验,问我行不行,我欣然答应,没问题。我带领工人铺滚木、拿撬棍、开拖拉机、系钢丝绳,把太湖石连拉带撬迁移到政府楼前,筑座立石。我亲自设计,用钢筋和扁铁焊了围栏。现在回想起来后悔的是,当时就是蛮干,根本不知道保护,万一搬移坏了就是不可修复的遗憾。后来才知道,在古代运送太湖石有花石官护卫,用泥塞满孔洞,外加保护层才能搬运的。

赵南星雕像


2002年,高邑县政府迁走后,旧址由时任高邑县万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石家庄龙凤中学理事长赵书敏开发建“府源小区”,太湖石移到南星祠堂公园,与原芳茹园太湖石共置一园,重续连理。

产于江苏太湖地区的太湖石,色泽柔和,形状奇特,扣之其声如罄,李斗在其《扬州花舫录》中写道:“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中国文人对石头的崇拜表现为文人和大自然的融合,从爱石赏石的角度赋予石头灵性和人格。白居易、刘禹锡曾写有《太湖石记》,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更是爱石如痴,人称“石痴”,他将太湖石的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对高邑历史颇有研究的陈金锁先生,多次对太湖石的来龙去脉提出设问。我经考证作此文章也算是给金锁兄释疑,不知能行否?

2023年3月13日


赵南星祠堂碑廊


赵南星祠堂游园


芳茹园


初心亭

注:郭实 字华伯,号文岩,明代高邑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举于乡,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陕西朝邑县知县,后升任广西道御史,补河南道,起刑部主事,晋尚宝司少卿,再晋大理寺丞,移疾归。